第(3/3)页 这跟文明的程度没有任何的关系,跟受教育的程度,也没有关系。 完全就是贪婪在作祟。 “吩咐下去,牙人禁止从工人的手中收取月钱,工厂需要按照规矩置办的工具,服饰,全部当由工厂自行承当,不得向工人收取任何钱财。” “另外,你去告诉张伯,让他牵头成立工人工会。” “所有的月钱发放,当受到工人工会的监督,但有任何拖欠,克扣,以任何形式要求工人缴纳任何费用的情况,都必须严厉责罚。” “哪个工会坏了规矩,就罚哪个工会,按照所拖欠,克扣的月钱总数,十倍责罚。” 宋忠闻言,立即作揖回道:“谨遵殿下令旨。” 待宋忠走后,朱英开始沉思起来。 现在随着工业,商业的发展,户部这边的人员,已经开始变得有些紧张了。 而且兴起的同时,许多细微贪污的现象,也开始变得更为的严重起来。 并非是之前那种直接帮人办事的贪污,而是一些细微的地方。 这里收一点,那里收一点,钱财看不到多少的情况下,就给收走了。 并且如今许多户部的官员,经受不住巨大的利益诱惑,随着商业的兴趣,对于消费的刺激也越发的高了起来。 而官员本身的俸禄,仅仅只是在温饱线上徘徊,而稍微有点头脑的商人,已经开始每顿都大鱼大肉起来。 这样的差距,便就造成了官员心中的不甘。 下面的人比自己这个领导过得还要好,这要怎么受得了。 寒窗苦读换来了功名,却过得紧巴巴,自己吃着咸菜,看着别人吃肉。 加上手中的权力,这明显已经有些畸形了。 想到这里,朱英觉得有些东西,是可以改变一下了。 当天夜里,朱英便就来到了乾清宫和老爷子开始聊起了改制的事情。 还有关于官员俸禄提升的问题。 “大孙说的这些,目前确实是这么一个情况,把官员的俸禄提高,也应当要实行了。” 朱元璋听完大孙的介绍后,思索一番点头答应。 之前对于官员俸禄的限制,是因为大明的国库非常的紧张。 加上一旦有什么灾荒,就需要朝廷这里赈粮,所以能够节约的,自然要全部的节约下来。 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单单是今年夏粮的征收,就已经完全的超过了大明去年一年的岁入还多,而且这种倍增,显然在秋季收税的时候会更高。 商业的赋税进项,如今也是非常大的一块,在大孙的操办下,是一个季度清算一次。 核算下来每个月都有近三百万贯宝钞入库。 如此下来,一年便就是三千多万贯的宝钞。 曾经大明的国库,每年都要发放一两千万宝钞来维持运转,现在不仅不要发放,还有多余的可以回收。 其实作为一个国家,每年的收益属于正数,这才是长治久安的根本。 否则年年亏损,到了后面连官员军士的俸禄军饷都发放不出来,那就是巨大的隐患了,一旦有什么问题,便就是国运震荡。 “大孙想把各等级官员的俸禄,提升多少呢。”朱元璋开口问道。 朱英想了想回道:“提升三成。” 朱元璋有些皱眉:“三成会不会少了点。” 朱英解释道:“孙儿的意思,对于官员来说,提升的情况不应该全部都表现在俸禄上。” “孙儿的想法是,可以多多加上一些其他的福利,或者说是赏赐。” “比如像是官员,如果一个月内没有任何迟到的现象,便就可以领取一定的奖赏。” “像是在吃食这边,在每个衙门设立单独的食堂,食堂的酒菜肉食,全部都由朝廷来负责提供,这便把官员吃饭的问题给解决了。” “包括每个季度,发放新衣,官员的子孙,可以免费就读朝廷设立的学府,所有的伤病所耗之钱财,无论大病小病,都由朝廷负责承担。” “不以提高俸禄为目的,但是要更加全面的保障官员的生活所需,如此孙儿觉得,才算是真正的让那些清官,有了更多为朝廷效力的心思。” 朱元璋听完之后,顿时就感觉这个主意不错。 保障了福利待遇,让官员们的心思不在钱财之上,如此才可真正养出好官。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