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爷孙辩论-《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2/3)页

    朱元璋定下的制度也好,屠杀功臣也罢,或者是各方面的安排,都是为了让这个家能够不断的维系下去。

    但是大孙的话,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想法,是一条前人从未走过,需要披荆斩棘,甚至是充满危险的道理。

    他看不到在这条道路上,成功的风景,因为这没有任何的先例。

    朱元璋能够看到的,只有数之不尽的危险,动摇老朱家大明根基的危险。

    这般去做,按照大孙的想法,自然会使得整个大明腾飞起来。

    大孙在做这些话的时候,朱元璋也能感受到,那言语间充满的自信,仿若能够看到未来的大明。

    可是这么做,冒如此大的风险,真的值得嘛。

    大明已经很大了,大到无论是谁,一辈子都走不完大明的疆域,这么辽阔的疆域其实朱元璋已经满足了。

    所有属于汉人的地盘,都已经归属在了大明直接统治的麾下。

    以现在大明的百万雄狮,征战几回,毫无疑问还能获得更多的疆域。

    朱元璋自信,自己只需一道谕旨下去,以大明如今的军事情况,就没看到可以相提并论的对手。

    只是疆域过于辽阔,在统治上也更为艰难,甚至会让大明国库的负担变得更重。

    在这个时候,朱元璋犹豫了。

    哪怕是最爱溺爱的大孙,他也只是保持沉默,而不是力挺大孙。

    朱英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失落,虽然这早已经在预料之中,但老爷子的缄默不语,让朱英也明白了老爷子的想法。

    原本不打算表态的朱元璋,看到大孙眼中的那一丝落寞的神色,突然就感觉到心疼起来。

    这一刻的朱元璋,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他老了,没有年轻时候的那般冲劲了,安安稳稳对于自己来说,似乎更为重要。

    但是大孙不是,大孙才十八岁呢,且大孙的想法智慧,远胜常人。

    从之前的诸多建议,学习情况,包括十岁以来的辉煌成就,都足以证明大孙在很多方面,并非是夸夸其谈,而是很认真的去思考,去琢磨。

    大孙这般优秀,自己为何要拦着呢,哪怕是改革失败了,难道自己输不起吗。

    想到这里,朱元璋对着朱英沉声说道:“大孙的想法,咱从未听闻过,也不清楚往后如何,但咱是你的爷爷,咱身子骨还硬朗着。”

    “不管大孙有什么想法,都放开胆子去做吧,咱在后面支持你,即便是失败了,咱这个做爷爷的,来给你擦屁股。”

    说到这里,朱元璋突然就笑了起来。

    大孙约莫三四岁前,很多自己都是自己这个爷爷,亲自动手给大孙擦屁股呢。

    现在长大了,自然还是得自己这个爷爷,给大孙擦屁股,别人也没这个资格。

    朱英略带惊讶的看向老爷子,他都已经放弃了,没想到峰回路转,老爷子突然就同意了自己的想法。

    “爷爷还请放心,不管是在哪方面,孙儿绝不会大刀阔斧,影响大明根基,当是一步一个脚印,稳打稳扎着来。”

    朱英郑重的说道,他本身也不是冒失的人,自然不会轻易去影响过于重大的改革,而是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慢慢来的。

    之所以在第一时间发展火绳枪,而不是去进行农业的制造,就是根据现如今大明的国情出发。

    在朱英的想法中,太大规模的战争不能打,但是小规模的战役,完全没有问题。

    这般就能将大明内部的矛盾,逐渐的向外转移,其中最大的关键,就是可以保持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没有经历过打仗洗礼的士兵,永远都只能是一个新兵蛋子,一旦遭遇到紧急情况,跟老兵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

    而且有火绳枪,也可以快速平定大明内部的一些小的动乱。

    听到大孙的回答,朱元璋轻轻点头,对于大孙沉稳的性子,他还是很放心的,如今的大孙,根本没有给他任何年轻人的冲动,血性。

    反而跟自己这个六七十岁的老家伙一般,过于老辣。

    心下微微叹息,朱元璋知道如今这般的性子,皆是大孙生死之间换来的,经历的事情太多,自然就会变得沉稳起来。

    既然得到老爷子的认可,朱英也不想在这方面谈论过多,气氛过于沉重了些。

    转而问道:“爷爷,如今的国库的收入,是不是负担比较大呢,现如今大明的良田也不在少数,为何有种捉襟见肘的感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