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都热血澎湃了-《清末之帝国崛起》


    第(2/3)页

    “众位,你们也听说华夏帝国建立的消息了吧?”天皇问道。

    “臣等伊始听说。”

    “你们有何看法?”天皇又问道。

    “如今情况不明,我等不敢做任何评价,现在我们最主要的任务是了解对方。”首相立即说道。

    “伊藤内阁总理大臣说的有道理。”明治天皇点头说道,它能被后世曰本人神化,自身是有些见识的。

    曰本的首相,在正式的场合中称为内阁总理大臣。

    “不过有几点臣却是能知道。”伊藤博文又说道,“华夏大明帝国能打败西班牙,说明其有些实力,或许会是我大曰本帝国未来的强大敌人,但是现在却不是我们最头疼,清王朝才是最为头疼的。”

    众人纷纷点头,这两个地方都是华夏族为主题,而大明曾是神州的主宰,明王朝崛起,清王朝势必全力应付,要不然可要被灭亡。

    “伊藤内阁总理大臣说的对,若是清与明战争,我大曰本可否有利可图?”天皇眼神变得热切起来。

    “有,他们战场就在南方,所以清北方实力必定大减,而朝鲜这个藩属我们可以扩大影响,然后适时纳入我国国土,之后再进一步吞并清的满洲;至于南方,等到两势力为战争打得两败俱伤之时,我们凭借强大海军突入台湾,他们定无力抗争。”

    被伊藤博文这么一说,众人热血澎湃,仿佛朝鲜,东北,台湾已经伸手可得。

    “但是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我们对华夏大明不了解,这可能是将来计划中的变数,所以务必探查清楚这个华夏大明的详细情况。”

    “内阁总理说的对,本皇立即派遣人员潜入华夏大明,一定拿到最为详细的情报。”

    …………

    朱宇前世历史中,亚洲第一步现代意义的宪法是曰本宪法,如今自己却抢先一步,抢夺了这个第一,不过对于这个第一,他自是一笑置之,对他来说,国家的强盛才是最重要的。

    国家的强盛必须要一点点的积累而来,所谓量的积累,质的飞跃嘛,当然决定事物发生质的变化的不仅有量的积累,而一些序列的改善同样能达到质的飞跃,对于一个国家,序列即制度。

    如今的华夏大明帝国,它的主体华人正在孜孜不倦的为帝国一点点积累,同样,帝国的制度也为国民的活动带来方便。

    朱宇当然不满足现在的情况,他是个有着极多知识的人,其中有些知识在影响着他的思想,当然这些影响是有益的,他本人又是个喜欢思考的人,所以在这些思想影响下,他无时不刻思考着如何让帝国更加稳健高速的发展。

    当然大的框架是不会变的,变化的是一些细枝末节,不过就是细枝末节,也可以带来帝国巨大的变化。

    华夏帝国的发展可谓奇迹,若是按照生产值来算,可以说得上是历史上独一无二了。不过,细想起来,这个奇迹却是有迹可循,帝国本身掌握高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科技,科技就是生产力,再加上帝国的制度有利于引导这些科技发展。

    但是帝国本身却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就是帝国的国民素质跟不上帝国掌握的科技能力,这使得科技不得不放慢脚步等待国民,这可以说得上阻碍帝国发展的最大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加强教育的广度以及深度。

    所以大学教育就成了重要发展对象,朱宇是这个问题的发现者,当然是他最重视了,而且在前世中,他也意识到大学的重要性,对米国,现有哈佛后有米国,而米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超级强国,与它人才储备息息相关,而人才不说都来自于大学,但是大学却可以让人成为人才。

    新华市里的华夏大学的教员多是那些留学外国归来学子,他们在朱宇给予更专业的知识下,俨然已经成为这个世界上的最前沿的学术家。

    由于帝国大部分公司的研究来源于华夏大学的这些人,所以华夏大学已经成为帝国人最向往的场所,家长们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进入其中学习。

    当然另一个具有大学性质的院校也让帝国人心向神往,它就是帝**校,毕竟现在世界战争不断,而华夏大明的目标――光复神州大地也没有完成,那意味着将有战争发生,所以使得它的名气不下于华夏大学。

    这一天朱宇会见了两个人,平时他是极少会见别人的,现在可是难得的发展时期,他可算是争分夺秒的监督帝国发展,要么进入工厂,看看工厂生产中是否有技术问题和制度问题,或者去华夏大学和军校。

    这两个人能让他亲自会见,想来必定有不寻常之处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