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大儒神通,口含天宪,口诛笔伐!-《这个御史能处,有事他真喷》


    第(2/3)页

    否则再有佛性,佛法再如何精深,也只是个修为强大的人。

    青云山下,一片花朵随风飘到青云阁之巅。

    李青拈花一笑,道:“佛在家中。”

    佛在家中?

    不仅是慧秀大师听不懂,其余之人更是摸不着头脑。

    家中哪有佛?

    见众人迷惑不解,李青解释道:

    “众生遭遇苦难,将希望寄托在寺庙中的金身佛像之上,祈求佛能够庇佑他度过苦难。

    却不知佛无处不在,偏偏不在寺庙当中。

    无需去寺庙求佛,只需向家中求。

    你回家时,母亲听到你敲门,高兴地跑出去给你开门。

    这就是佛。”

    听到这里,慧秀大师恍然大悟。

    想起了小时候自己和同伴们出去游玩,家中父母总是很担心。

    想起了他每次回家,母亲都高兴的冲出来开门,有时候连鞋都穿错了。

    想起了他入佛门之前,千里迢迢去大觉寺寻求拜佛,母亲连续好几夜,拿着针线在烛光下为他细细的缝制衣服。

    生怕他出门在外,衣服不够穿,或是穿破了。

    慧秀大师想起了出家之前,母亲每每见到他时眼中慈爱的目光。

    想起了他执意出家,母亲那伤心欲绝的目光。

    想起了母亲去大觉寺探望时,他以出家人身份,劝母亲勿要再来时母亲悲戚的神情。

    一时之间,慧秀大师泪流满面。

    “家中有佛,我又何必去寺庙求佛。”

    “我有父母不去侍奉,却在庙中侍奉青灯古佛,此乃大不孝!”

    “大周腹背受敌,面临大难,我有国家不去尽忠,却躲在寺庙中诵读经书,此乃大不忠!”

    “似我这般不忠不孝之徒,又有何面目活在世上!”

    慧秀大师悲恸大哭,引来另外四名大觉寺高僧的共鸣。

    脸上满是自责的神情。

    不少佛教信徒,也幡然醒悟。

    佛从来没有度化世人。

    即便供奉再多的香火,修在大的金身佛像,依旧没有用。

    一直以来毫无私心帮他们的、度化他们的,都是家中父母长辈。

    “李御史一番话,彻底点醒了我。求佛不如求己!这世上,唯一会没有任何私心帮我们的,惟有父母兄弟。”

    “我求佛拜佛十几年,若是把这份诚心、把这份毅力用在自己遇到的事情上,怕是早已自己解决了。”

    “李御史金玉良言,令我受益良多。”

    大觉寺掌院大师兄脸色越发惨白。

    因为他发现自己出了无端的愤怒之下,竟然没有任何可以反驳李青的地方。

    他迷茫了。

    他也开始反思世人求佛,真是佛让他们求而不是自己这些僧人引导他们求吗?

    佛若大爱世人,佛若普度众生,又为何要人去求、要人去拜?

    掌院大师兄完全陷入到迷茫当中。

    小乘佛法,大乘佛法。

    我该何去何从?

    三教论道继续。

    然而,论道、伦佛,陆乘洵和慧秀大师都比不上李青。

    更何况是与李青这位开创了儒教的教主论儒?

    更何况慧秀大师已经弃了佛门,投入李青门下?

    没有任何悬疑,最后三教论道,李青赢了。

    儒教,也将成为大周的国教。

    大觉寺的掌院大师兄,来的时候气势汹汹,走的时候灰头土脸。

    他仿佛六神无主的行尸走肉,一脸彷徨和迷茫,跌跌撞撞离开青云山。

    李青看着恭恭敬敬站在自己身前的慧秀大师和另外四名大觉寺高僧。

    道:“入我儒教,需学我儒教圣贤道理。欲学大乘佛法,先学做人。”

    “只有明白如何做一个对百姓有用之人,方能造福百姓。”

    “尔等可明白?”

    慧秀大师等人躬身道:“谨遵夫子教诲,学生明白。”

    他们彻底明白,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压根就不算是一个人,如何能够教化万民?

    小乘佛法里的修持己身,来世成佛,可不正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里其中一种?

    大乘佛法里的度化世人,也不正是儒家里里面的教化万民?

    佛本是儒,这一点已经毋庸置疑了。

    李青点点头,道:“尔等若是家中有亲人,便先回去探望。与家中亲人,说明情况之后。再来盛京寻我。”

    慧秀大师眼神中流露出了浓浓的期待。

    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家探望自己的母亲。

    入了佛教,就是出家人。

    出家人哪有家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