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在座高僧皆有缘之人,可入我儒教学大乘佛法-《这个御史能处,有事他真喷》


    第(2/3)页

    实在是令人钦佩和震惊。

    李青含笑看着慧秀大师,说道:“孺子可教也。”

    “风动和云动,都是不存在的,都是刹那生灭,都是无。”

    “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世界,只有清明的心才能看透世界的本质。

    一旦心蒙上了灰尘,不再清静,就看不到真正的世界,领悟不了真正的道。”

    “慧秀,你果然有慧根,不如入我门下,继承我儒家的大乘佛法?”

    慧秀大师闻言,唱了个佛号,道:“施主说笑了。”

    尽管李青方才所言,的确蕴含佛家至理。

    但让他因此改庭换面,背离佛教投入儒教,那也是绝对不可能的。

    李青也不急,继续说道:“小乘佛法,只注重个人修持,度人少。我大乘佛法,六度万行,修福修慧,利益有情,不但度己,还度众生。

    一首偈,一句话,乃至一个字,便能度人无数。”

    慧秀大师淡淡一笑,道:“贫僧有一偈,请施主指教。”

    佛偈,是他的长处。

    既然李青提出大乘佛法一首偈就能度人无数,慧秀大师自然不会在这方面谦让。

    否则还怎么赢下三教论道,为佛教争取到大周国教!

    李青淡淡地说道:“尽可说来。”

    慧秀大师道:“贫僧两年前,于琉璃山烂陀寺菩提树下打坐,明悟佛心。今日听施主诸行无常,诸法无法,刹那生灭。得此菩提偈。”

    众所周知,慧秀大师天生灵慧,最擅长做佛偈。

    在无数佛门高僧,和一群围观人群期待的目光当中。

    他缓缓地说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人身如一棵菩提树,人心像一块明亮的镜台,明镜纯洁。

    要时时勤快的拂拭,注重修身修心,不要让明亮的镜台沾染上各种贪欲杂念,使心性永远保持洁亮光明。

    这首佛偈,对应李青刚才所说的刹那生灭,一切皆是空无。

    让李青感到大为吃惊。

    没想到眼前这个慧秀大师,竟然根据他的几句话,领悟了前世华夏禅宗大师的禅学!

    如此慧根,当真不可思议,难怪会被称为悬解圆照第一。

    围观三教论道的人群,听完之后,个个眼前一亮,纷纷拍手称赞,大声喝彩。

    “不愧是慧秀大师,这首菩提偈,当真是令人深思!”

    “慧秀大师在佛法上的造诣,早已达到不可估摸的地步。”

    “这首菩提偈,完美无缺,充满佛性,是真正的佛教至理。根本就挑不出一点下次,恐怕李御史不好指教。”

    来自大觉寺的高僧们,全都嘴角露出笑容。

    慧秀这首菩提偈,当真是无可挑剔。

    深蕴空无之道理。

    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李青竟然在摇头叹息,表示不认可。

    “错了,错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话音落下,儒家大道再次浮现。

    道道金色佛光璀璨。

    李青一言一行,皆有佛门至理。

    再次完善佛家思想,并将其融入儒家大道之中,成为儒学中的大乘佛法!

    慧秀听完,瞳孔陡然缩小,整个人愣在原地一动不动。

    低声呢喃道:“菩为觉,提为智,菩提为觉智。菩提树原本就不是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镜子。本来就虚无没有一物,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何畏心中尘?”

    少许之后,慧秀大师幡然醒悟,若醍醐灌顶。

    再次起身,郑重地向李青行了个佛礼。

    “阿弥陀佛!

    小僧停留在内,施主却早已走出自我,来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小僧不如施主远矣!”

    大周大觉寺的高僧,还有现场的一些佛教徒。

    也都对李青心悦诚服。

    与李青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相比。

    慧秀大师的菩提偈,的确无论在境界上还是在广度上,都远远不如。

    似乎在验证李青所言。

    小乘佛教修持己身,为求度己。

    而大乘佛教,六度万行,不但度己,还度众生。

    二者之间,若云泥之别。

    这一对比,也顿时让大觉寺的高僧和佛教信徒们,心中感到深深的无力感。

    同时也开始怀疑。

    难道佛法真的分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

    难道自身所修行的是小乘佛法,儒家有大乘佛法?

    可如此一来,岂不是印证了佛本是儒?

    这一点,让他们完全无法接受。

    看到慧秀大师将原本的自称从贫僧改成了小僧,有又如此慧根,李青心中更生起了将他收入门墙,传承大乘佛法的想法。

    问道:“你身死之后,向何处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