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红莲起事-《乱世枭王内》
第(2/3)页
……
……
面临这股由无产无业组成的农民义军,当地的卫所官军与官府毫无建树,甚至败露出统治基层垂暮腐朽的弊端。
如果说信仰是这支义军的精神力量,那么一无所有和对士绅贵族与生俱来的憎恨便就是求生力量。出身卑贱的他们或许说不出其中的大道理,以他们粗俗的说法:活着就要耕地种粮才有饭吃,没地没粮不但没吃食连命都活不了,还如何维持上一辈的延续?
这所有的内在外在因素交集在一起,也就将这种潜在意识转变为暴力行为。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他们也是人就得活着,如果需要造反才能活着,那便造了反。
南京方面对这股骤起的暴民洪流,已然是习以为常。虽然抱着认真的态度去处理,却仍然在等待京师朝廷的应对旨意。半月过去,南京城并未派出一兵一卒南下支援剿匪。
派援军镇压红莲社义军,张治不是没想过甚至收到急报当日,就拟写好了出军奏疏。可他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南京城粮储一半已毁于一旦,上元、江宁两县近二十万人外加近七八万驻军的口粮已告急,还要支应北调的税粮。
此时出兵,粮草辎重哪里来?
何况应天府与南京官军系统遭受袭击,虽说还谈不上重创但一时之内是恢复不过来的。造反义军已经打入应天府境内,这仗即使再难打也得打。自古南京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农民义军也罢妖人叛逆也罢,这一条造反铁律是不能忽略的。
既然处于被动,那就被动到底。
这是秦风给出的建议,虽说有些离经叛道,也有些残酷。明里暗里隐约带些示弱但绝不是妥协,更不是无所作为的消极情绪。
出不出兵是个难题,敢不敢打也是个难题。既然都是难题,也只能让制造难题的那一方亲自过来解答,顺便一起解决了事。
红莲社不是要来吗?那便让他来就是了。
连宜兴和吴江这样的小县城都攻不破,拿什么来打南京?面对剽悍的狼兵和凶狠的团练乡勇的围堵,在南渡镇寸步难行已经很说明问题。
……
……
十二月十五日,南京中军都督府右都督谭国仁由凤阳赶回,顺便从中都留守司带来长淮、怀远两卫精锐加固对南京的防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