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节 上海会议立国体-《非和平崛起》


    第(3/3)页

    可是,宋教仁未等陈其美把话说完,却插言道:“不过,革命政府所采取的民主共和制,实则内阁责任制,当有得力人选出组内阁为上。”他果然在内阁制上作文章。

    乔夫是何许人也,他生长于海外,历经诸国,对于对什么民主政治早就烂熟于心,知道是什么货色,见这家伙打算把自己这个临时大总统供起来当牌位,自然不同意:“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吾人不能对于惟一置信推举之人,而复设防制之法度。我亦不肯徇诸人之意见,自居于神圣赘疣,以误革命之大计。”

    “善!”胡传儒未等乔夫说完,即发言赞成,“先生而外,无第二人能为此言者,我等惟有遵先生之意而行。”

    黄克敌、陈其美、汪昭明等人亦表示赞成总统制,然而宋教仁仍坚持要实行总理内阁制。乔夫向他耐心解释道:“我若任临时大总统,也不过虚位以待罢了。若曹锟能使清帝退位,吾人尚谓满清已覆,届时干戈不起,南北议和,再议内阁制不迟。我会将此意电告袁慰庭君。”

    可不管乔夫怎样解释,宋教仁总是反复陈说自己的主张。乔夫见此,便让张继与宋教仁商讨总理候选人之事。宋教仁见乔夫同意组阁,便与居正、田桐、吕志伊等人相商,共推黄克敌为总理人选,黄克敌推辞不过,只得勉强应允。

    共和国体在上海的这次会议上已经初现雏形,与会众人却没想到今后的历史中这样的国体成为了一次次冲突的最好舞台,深究起来,建国初期的动乱也就源于此时此地那些人。

    ...

    printchaptererror();


    第(3/3)页